隐藏的偷拍摄像头,找到你了!
外出住酒店时
你是否曾想方设法检查
是否藏有偷拍摄像头?
在商场试衣间里
你是否曾担心被偷拍而导致隐私泄漏?
在我们熟悉的室内环境里
风扇上、空调里、灯具中
开关按钮中、甚至是烟雾探测器里
也许会藏匿着那些“隐私窃取者”
——非法安装的偷拍摄像头
如何能迅速准确地找到
暗处的这双非法“电子眼睛”
越来越成为人们保护隐私的重要诉求
经过近5年的研究测试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智能系统安全实验室(USSLAB)
徐文渊和冀晓宇教授团队
着手研发的应用程序DeWiCam
成功实现在2.7秒内检测出
99%的隐藏摄像头
这款应用程序
在Android系统上得以落地
又在中外20余个流行的
无线摄像头上进行测试
经过30天、2个地点
共计11000个评估跟踪
最终让室内的非法摄像头无处遁形
优中选优
选择更有效的隐藏摄像头检测原理
在DeWiCam诞生之前,隐藏摄像头检测软件或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光反射原理,通过检测摄像头镜头的微小反射实现搜查目的;
其二,电磁干扰原理,通过识别工作中摄像头辐射的电磁波来判断;
其三,射频感应原理,通过感应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来探测摄像头。
第一种方式需要用户预先知道摄像头的大致方位,而事实上用户连是否存在摄像头都无法确定,遑论其位置。后两种方式很容易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实际应用效果也往往一般。
用户进入一个未知、不受信赖的房间时,
可能会被隐藏摄像头监控
有没有一种便捷又高效的方法?在摸清无线摄像头工作原理之后,团队成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想法——检查无线摄像头固有的或用户触发的流量模式来判断是否存在隐藏摄像头。
“无线摄像头在记录画面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视频和音频,这些音视频在查分编码机制的作用下,产生了独特的摄像头流量。因此,如果能‘捕捉’到这些看不见的网络流量模式特性,就可以证明隐藏摄像头的存在。”该项目负责人冀晓宇副教授解释道。
DeWiCam工作原理
基于此,他们提出一个全新的想法——DeWiCam。在任何一个陌生空间内,只要打开并运行DeWiCam,它就会通过检测空间内是否存在由于摄像头导致的特有的网络流量模式,迅速识别该空间内是否有无线摄像头。
这个过程中,检测设备无需接入摄像头WiFi,无需用户提供任何信息,也不会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从而干脆利落地解决用户清查隐藏摄像头的难题,团队核心技术骨干程雨诗博士解释到。
点击视频,查看实验室DeWiCam实验室测试效果
“自己行动”
打破寻找隐藏摄像头的困境
团队通过对市面上流行的20款摄像头进行测试后发现,DeWiCam不仅能够采集得到不同摄像头的工作模式,同时还能精准分辨被偷拍的视频清晰度,能有效缓解人们对隐藏摄像头的担忧。
DeWiCam采集得到的20台摄像头在不同条件下的轨迹
但是,如何能让这个摄像头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这成为了摆在研究团队眼前的又一个难题。
由于用户网络接入能力有限,DeWiCam获得的网络流量数据也会受到限制。
再有,DeWiCam只能从空间中获取所有设备流量的混合,就像在混杂的颜料盘中分颜色,从混合流量中分出摄像头数据流,并进行一一比对分析,大大增加分析难度,也更可能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除此之外,通过检测能发现多个摄像头,但是只能判定是否存在摄像头,而很难确定在哪个房间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团队提出了一种仅依赖包长信息的摄像头流量识别方法。
DeWiCam运行界面
运用这种方法,能够捕捉无线摄像流量的独特特性。
因此,只要根据这两种特性,综合考虑,就能检测附近无线摄像头的存在。
那么,又如何判断摄像头是否在特定房间内呢?
针对这一问题,团队设计了一种人在回路的方法,让用户用“自己的行动”来判断摄像头位置。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监测人的行为(人为进行的干预)引起特定的变化,结合智能手机内置的运动传感器显示的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确定无线摄像头的位置。
通过移动手机来判断摄像头距离
在运行过程中,DeWiCam要求用户移动。比如在房间里走动,来进行干预,从而更为准确地判定摄像头的距离,最终得到摄像头具体位置。
成功落地
检测成功率达到96.6%
这一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发表于网络顶级期刊IEEE TMC,论文《基于机器学习和网络流量特征的无线摄像头检测》获ACM AsiaCCS 2018最佳论文奖。同时,团队成功申请了3项相关国内外发明专利。
在今年最新推出的OPPO Find X5等系列手机ColorOS 12.1系统中,DeWiCam已预置在该操作系统内,作为Find X5旗舰机的核心安全功能在发布会上重点介绍。普通用户通过运行APP对隐藏摄像头检测,且正确检测成功率达到96.6%。
OPPO Find X5系列新品发布会截图
保护个人隐私,USSLAB在行动!“我们期待DeWiCam能用在更多的手机上,也正在研发更多的技术,帮助用户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USSLAB实验室主任徐文渊教授说。
文字记者:周亦颖丨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叶静
图片来源于受访团队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陈柏妤
责任编辑:李灵 | 周亦颖